中蜂在闽西北的主要虫害是巢虫,另外还有螨类、蟑螂等。在 3~11 月份的干旱季节,巢虫普遍发生比较严重,被巢虫危害严重的巢脾,蜂王无法产卵,幼虫无法化蛹、羽化,工蜂逐渐减少,最后导致蜜蜂弃巢飞逃。
闽西北地区,影响中蜂的主要敌害:胡蜂、天蛾、蚂蚁等。大胡蜂主要发生在 7~11 月份,临近蜂场的山林中居有数群大胡蜂时,它会跟随蜜蜂至蜂场捕食蜜蜂。当大胡蜂蜂拥而来蜂场时,会把蜂箱巢门围堵或钻进蜂箱捕捉蜜蜂,蜜蜂难以抵抗大胡蜂的捕食而弃巢飞逃。
2 预防中蜂飞逃措施
加强蜂群科学管理,为蜜蜂创造一个优良的栖居环境,使蜂群留恋蜂巢,预防蜜蜂飞逃。
2.1 巢内缺蜜及时饲喂
在外界蜜粉源暂时缺乏,巢内又无贮蜜时,必须饲喂 50%的蔗糖水,预防蜜蜂因饥饿而飞逃;长时间下雨常出现巢内缺蜜,必须及时饲喂蔗糖水,预防天气转晴时蜜蜂飞逃。
2.2 及时防治病虫害
在蜂群主要发病季节加强病虫害防治,做到以防为主,防治并举,减少病虫害发生。发病的主要季节,春季蜂群繁殖期,每 15~20 天进行一次针对性喂药,预防欧洲幼虫腐臭病和中蜂囊状幼虫病。如果蜂群强壮不生病虫,除分群外,就不要担心蜂群飞逃。如果蜜蜂发生病害,就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,在治病喂药期间,巢门安装隔王片,防止蜂群飞逃。待病虫害消除后,蜂群恢复正常时,及时卸掉巢门隔王片以利于蜜蜂进出。
2.3 加强蜂场保护,消除天敌
天气干旱季节搭建凉棚,蜂箱遮荫,蜂场灌水或喷水增加湿度、降低温度;夏秋季节,做好大胡蜂、天蛾、蚂蚁等的防治工作。大胡蜂防治的主要有效措施:用新鲜牛肉引诱,在胡蜂的腰部系白色小条薄膜,让大胡蜂含小块牛肉飞回巢穴。然后,跟踪找到大胡蜂巢穴,在大胡蜂巢穴口塞块沾有农药的棉球 3小时左右,就可以灭杀全部胡蜂。
2.4 搞好蜂场卫生
蜂场要求清洁卫生,消除异味、病虫源。因此,要做到每月打扫卫生 1 次,每季蜂场消毒 1 次;禁止在蜂场燃烟、强振动、噪音等;禁止家畜进入蜂场拱踢蜂箱等。
2.5 尽量少开箱、少提脾,减少对蜂群的骚扰
检查蜂群时必须有记录,建立蜂群档案。在检查操作过程中,要做到心细、眼明、手轻、时间短,尽量减少对蜜蜂的人为影响。
2.6 改变防病喂药方法
有些蜂药对蜜蜂有毒副作用。因此,喂药防病过程中,建议用饲喂槽装糖、药溶液饲喂,少用喷脾饲喂,否则蜂药的毒副、拒避作用,很容易使蜂群在喷药后 1~2 天弃巢飞逃。
2.7 调整子脾、安装隔王板
收捕的飞逃蜂、分蜂群、野生蜂等诱入蜂箱后,要立即从其它蜂群中调来子脾、蜜脾各 1 框放入蜂群。因蜜蜂有留恋子脾的特性,所以蜂巢中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健康子脾,蜂群就不可能弃子飞逃。如果没有子脾调入,则收捕的蜂群放入与蜂量相称的巢脾或巢础,然后进行 2~5 次的奖励饲喂,同时在巢门安装隔王片,待蜂王正常产卵,子脾封盖后,才能卸掉隔王片。
2.8 分蜂季节常检查
闽西北地区的分蜂季节一般在 3~5 月份,秋末冬初也有分蜂现象。因此,分蜂季节要加强蜂群的检查记录工作,检查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要超过 5 天。出现雄蜂脾封盖后,就要认真检查王台,发现王台封盖可以采取关王或人工分群措施,把形状端正、个体较大的封盖成熟王台,用保护圈圈住介入需要换王的蜂群或新分蜂群,每箱蜂留一个优质成熟王台。待新王出台交配产卵后,成为新的蜂群。被介入王台的换王群,必须把老蜂王关起来,挂于边脾的第一条蜂路中,或用框式隔王栅把老蜂王隔到箱壁第一框巢脾上产卵,待新王羽化交配产卵正常后,才能处理老蜂王。
2.9 蜂王剪翅
当蜂群发展到一定群势后,中蜂标准蜂箱 5 框以上蜂时,遇急剧升温时的闷热天气,容易导致工蜂突发“分蜂热”,蜜蜂会在没有台基、王台的情况下分群飞逃。为了预防这种特殊情况的分群飞逃,在蜂群发展到 4 框蜂时,对蜂王进行剪单翅处理,因蜂王剪单翅后失去平衡无法飞行,分群飞出的工蜂在蜂场周围盘旋飞行片刻未见蜂王,就会飞回蜂箱或停留蜂场周围的树木上 10~30 min 后又飞回蜂箱。如果蜂王钻出巢门飞行会跌落地上,通过人为捡回处理,所以没有蜂王的蜂群不会飞逃。
2.10 调整蜂群消除“分蜂热”
临近大流蜜期时,一般不让蜜蜂分群,但蜂群又发展到产生分蜂热时期,此时有 3 个措施能缓解“分蜂热”。其一,从蜂群中抽出 2 张封盖子脾带蜂,合并到较弱的蜂群内,使弱群强大起来;其二,把群内所有的贮蜜采出来,可以暂时缓解“分蜂热”;其三,把群内王台摘除干净,也可以暂时缓解“分蜂热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